壓鑄件的耐壓性能表現,是由其自身特性、生產工藝以及合金材質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決定的復雜問題。在實際應用中,壓鑄件的耐壓性能常因潛在缺陷而受到挑戰。
許多壓鑄件缺陷并非在成型時直接顯現,而是在后續開通溝槽或機械加工過程中暴露。這一現象源于加工操作破壞了鑄件表面的細晶層組織,使內部粗大晶粒區暴露。由于縮孔多藏匿于表皮層之下,一旦鑄件外表面出現缺陷,在壓力作用下,液體或氣體會順著這些缺陷通道發生泄漏。值得注意的是,若鑄件表面保持原始狀態未經加工,內部孔洞因未與外界連通,在一定程度上不會對其耐壓性能造成影響。
壓型溫度對壓鑄件的耐壓性有著顯著的調控作用。低溫環境下,壓鑄件表面能夠快速形成致密表層,這層結構如同堅固的屏障,有效提升了鑄件的抗壓能力,使得壓型溫度越低,壓鑄件的耐壓性越高。然而,鑄件結構中的內圓角區域,尤其是兩個或多個相交面的連接處,往往成為耐壓薄弱點。這些部位在壓鑄模具內易形成熱節點,導致局部溫度偏高,難以形成足夠厚度的致密表層。值得關注的是,變大圓角半徑不僅無法改善,反而會加劇這一問題。因為更大的圓角會吸收更多熱量,致使壓型溫度進一步升高,鑄件表層變得更薄,耐壓性能也隨之降低。
鑄造合金的種類同樣是影響壓鑄件耐壓性能的關鍵變量。實踐表明,鋁鑄件相較于鋅鑄件,在耐壓方面表現更為遜色,更容易出現泄漏情況。對于鑄件內部的泄漏,以及兩個加工面(致密表層已被去除)之間的泄漏問題,目前研究仍相對有限。但可以推測,孔洞的形態特征,即孔洞是相互連通還是彼此獨立,或許比孔洞數量對泄漏與否起著更為決定性的作用??傮w而言,生產具備高耐壓性能的大型壓鑄件充滿挑戰,為保障其耐壓性能,浸漬處理工序在多數情況下成為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。